在动身前往纽约之前,赵子衿忽然就意识到,问题远没有他认知的那样简单。
丁向群通过艺茹委托他去纽约说服自已的儿子丁公子回国接班,并且开出了百万的代理费用,这其中透露出丁向群对黄海集团未来的深度考量。
丁向群的焦虑和急迫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京城律师担任了黄海集团的“常法”,赵子衿已经退出了集团的一切法律事务,但他从侧面了解到,集团在经营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丁向群黑白通吃、左右逢源,又有大师、高僧护法加持,看上去做任何事情所向披靡,但在目前反腐风暴的复杂局面中,所有与官商勾结的商业帝国随时可能面临法律和政治的双重风险。
因此,丁向群恐怕也希望自已尽快退出江湖,他可以通过将集团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已的儿子手中,保证家族企业的延续。
然而,丁公子显然并不愿意回国,这让丁向群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状态,因此才不得不找到知根知底的赵子衿这种“外力”来促使儿子改变主意。这说明了丁向群对家族企业的依赖,恐怕也透露出一些他对未来控制力丧失的恐惧。
当然,这些都是赵子衿的猜测。
赵子衿判断,仅从丁向群找自已来处理这些事情,完全说明了他对自已的依赖,不仅是因为自已曾经在集团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更因为丁向群认为赵子衿具备足够的情商与智商来应对丁公子这样的“独立个体”。
这一点也体现丁向群的战略眼光,他知道如何利用合适的人才来达到自已的目的。然而,这也反映了丁向群在家族内部的软弱——即便身为集团掌舵人,他依然无法直接控制儿子的决定,转而依赖于外部力量去实现对家庭的操控。
丁向群开出百万代理费,表面上是慷慨的酬劳,实际上却是一个隐含的信号。赵子衿一定明白,如果他接受了接受这个任务,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获得,更是对丁向群“黄海帝国”内部权力斗争的介入。丁向群将这个家庭问题托付给外人,说明他对内部关系的不信任。赵子衿如果接受了任务,便成为了丁向群的关键棋子,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家族的权力结构。
赵子衿想要成功说服丁公子,就必须了解这位丁公子的背景、个性和动机。
丁公子选择留在美国,显然有着对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强烈追求,而赵子衿需要巧妙地调整说服策略。不能单纯靠情感打动,必须从更深层次的利益(如集团未来、个人事业的保障)入手。这也是赵子衿思考的重点:如何在丁向群的父权控制和丁公子的独立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赵子衿当然也必须要考虑到个人的长远利益。一旦自已接受了这笔巨款和任务,会让他在丁向群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假如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他赵子衿甚至可能进一步掌握集团更多的资源与权力。
但凡事有利则必然有弊,巨大的利益有可能伴随着风险,而且,他未必能够挣到这笔看似轻松的费用(也可以理解为酬劳)。
纽约与丁公子谈话后,赵子衿却意外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意想不到的默契。他记得,自已与丁公子之间的沟通出奇地顺利,这让他感到欣慰,仿佛解决了一块心病。
在那次交谈中,他曾经担心自已与这位公子哥存在明显的代沟,可能会因此而导致隔阂。但是,经过自已认认真真地做了一番“功课”之后,谈判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丁公子并未表示自已马上回去,但回国的意愿已经从他言谈中清晰地透露,这,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赵子衿看得出,这位公子哥聪明且风流如其父,对于赵子衿这种“讼棍级”的人来说,有时候捧杀,恐怕是最佳手段。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即便你聪明绝顶、洞若观火,即便你火眼金睛,假如别人赞美你聪明,你总不能啐人一口,更不可能骂人个狗血淋头吧?
此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没有拍好马屁,或者拍到了“马蹄子”上,那是你的技术不过关!
赵子衿暗暗地将劝说丁公子回国的任务视为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在这件事上,他不仅要成功完成说服任务,还要在丁向群的信任与丁公子的独立性之间游刃有余,确保自已的利益最大化。
不过,赵子衿也意识到,丁公子虽然口头上表示愿意承担家族责任,但迟迟不回国的举动表明,这位公子哥仍然在内心挣扎。
丁公子对美国生活的依赖、对自已事业的追求、甚至是对家族企业责任的抗拒都有可能是他一直留在美国的原因。这也说明了,他并没有完全认同父亲丁向群的愿望,他的内心仍在衡量个人自由与家族责任之间的平衡。赵子衿判断,丁公子目前并不急于进入父亲的权力场,反而希望通过拖延时间,获得更多独立决策的空间。
赵子衿也提出,丁公子完全可以依托哥伦比亚大学所学专业MBA/MFA in Film,利用黄海集团的资金优势振兴国内影视业,并拓展全球化,这一构想其实也是丁公子对未来的事业的愿景。
然而,赵子衿看到,丁公子对于影视产业的兴趣,未必与父亲的实业背景完全契合。丁向群的“黄海集团”主要从事传统行业,而丁公子的世界化影视规划,可能反映出他希望将家族企业转型,这实际上是对父亲过去商业模式的一种挑战与革新。赵子衿认为,丁公子有自已的事业追求,但并不打算完全依附于父亲的既有商业模式。
从丁家这二位父子关系来看,赵子衿洞察到丁公子与丁向群之间的微妙张力。
丁向群是一位权力型、控制欲强的企业家,而丁公子则代表着“新生代”的独立精神与个人成就。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既包含父子之间的责任与期望,也充满了隐性的抗争。丁公子口头上的顺从,可能更多出于对父亲的压力与权力的尊重,但并不意味着他内心认同父亲的价值观与决策风格。赵子衿认为,丁公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真正决定是否接手家族企业,或是否按照父亲的方式接管企业。
丁公子并不急于回国,也表明他希望在美国继续积累经验和资源。这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他想先在美国建立更稳固的事业基础,再考虑如何掌控黄海集团。赵子衿认为,这小子也有可能在试探自已,观察赵子衿是否会对自已的拖延有所反应,借此维持自已在父亲面前的独立性。
赵子衿感到,这小屁孩儿鬼精鬼精的,他既有接班的意愿,也有独立发展的想法,并不完全愿意屈服于父亲的安排。也许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与父亲丁向群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博弈,既合作又对抗。所以,赵子衿觉得,自已在这个局面中,需要谨慎权衡自已的态度,既要支持丁公子的决策,又不能失去丁向群的信任。
所以,在纽约没有耽误太多时间,他便赶赴了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