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 第36章 相中了大名府

第36章 相中了大名府

加入书架
书名: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作者:
相山晚风
本章字数:
10986
更新时间:
2024-11-20

北直隶的大名府位于京城东南端,其历史悠久,也是著名的河朔古邑。所辖区域北与广平府临界,东与山东东昌府和兖州府接壤,南与河南开封府相接,西与河南彰德府和卫辉府相邻。大名一词取“兴旺强大”之意,是历代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

其中两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大名在春秋时代属于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代为东郡;汉代为冀州魏郡;

唐德宗建中三年改称大名府(非官方改名,而是一个名叫田悦的藩镇私自改的,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这样描述的:建中三年田悦拒命,称魏王,僭改魏州为大名府。)。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把大名府建成陪都,史称“北京”,因此也就有了北京大名府的说法。

明建文三年,宋代大名府城毁于洪水后(也有说是朱棣故意放水淹没的),明都指挥使吴宬(吴买驴)于卫河北岸艾家口重筑大名府城,新建成的大名府城池呈正方形,周长九里十八步。

城中设置了十字大街,由十字街中心至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都是相等的距离,四城门均有专用名称,南门为崇礼门,东门为体仁门,北门为瑞智门,西门为东义门。

四座城门外均修筑了瓮城(也叫月城),南北瓮城门,向东而开取意“迎喜”,东西瓮城门向南开,取意“朝阳”。

四座城门均为双层门,并且均是扭头门。扭头门指的是城门并非直线样式的门洞,而是呈“S”型,人们通过城门洞进入城内,需要不时扭头转换方向,因此称之为“扭头门”。

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攻城的敌方多人合抱一根撞击城门的木桩来撞开城门,城门被攻破城池也就难保。设计成“S”型的城门洞,就可以有效防止这一情形,这也显示了古代工匠们的建筑智慧。

城外周围挖护城河一道,宽九丈、深四丈五尺,连通着支漳河和引河,护城河水长流不断,四个瓮城外均修大石桥。

为了区别于宋代以前的老城,重筑后的大名府城,又被后人称为明代大明城。

此时的大名府下辖一州十县,分别为:元城、大名、魏县、南乐、清丰、内黄、浚县、滑县、长垣、东明,开州。

大名府的政区设置最能体现明代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北直隶以大名府向南深入到黄河北岸,把后世河南北部的南乐、内黄、清丰、濮阳、浚县、滑县、长垣以及山东的东明划归京师管辖。

河南则以彰德府向北插入,把后世河北的武安、磁县、涉县收入囊中,由此在后世冀南、豫北、晋东南和鲁西形成了四省犬牙交错的复杂政区格局。

大名府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均为冲积平原,只有西部少部分地区为太行山东麓前的低山丘陵地带。大名府的位置,恰好坐落在太行山与泰沂山脉最近的平原通道处,这个通道上接河北平原,下接豫东平原,将华北平原的上下两部分连成浑然一体。

在《大名府志》一书中将其形势归纳为:“近则地回沙麓,河抱衡漳;远则东连齐鲁,西接太行。……气势联络,隐若重关,真河朔之重镇,北门之锁钥也。”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则是这样描述大名府的:“府西峙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所以根本河北,而襟带河南者也。”

同时因明代初期建都于南京应天府,对南京来说,也可以说大名府是京畿南直隶的北大门。

当然了,胡文霆是被上天强行安排穿越到大明的,他在这之前根本不可知道自已在未来的某天会被穿越到大明来,因此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就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这两天和王家彦聊天的过程当中了解到的,而对于王家彦这名天启年间的进士来说,这些内容则是可以做信手拈来的。

而作一名兵部官员,王家彦又对大名府所处的战略位置着重进行了分析,于是无意中就让胡文霆产生了一个要在大名府建立一个根据地或者说立足点的想法。

他想把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安排在大名府这个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随着胡文霆和秋萍等人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再加上又相继结识了范景文、王家彦等人,他已经开始逐渐融入了如今的大明社会之中,或者说,他已经开始有些喜欢上大明了,因此决定安心的长期在大明生活下去。

既然想安心的在大明长期生活下去,那就势必要为自已的安全作一个全面的规划。京城那边虽然有朱由检这个护身符在,但是一旦自已在京城的产业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会让一些人眼红,最终铤而走险向自已下手。

因此,在自已没有拥有比较强悍的自保能力之前,还是很有必要把自已的产业进行一些隐藏,以免过早的引起京城那帮勋贵大臣们的注意。

第二,就是王家彦在途中向自已介绍的关于大名府的地理位置,让胡文霆相中了大名府这个地方。因为离大名府东边不远的地方就大运河,对于自已今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运输,能提供很大的便利。

再加上附近运河边上的山东临清州,又是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的一个地方,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对今后的产品销售是极为有利的。

又因为运河向北能便利沟通京城、天津等地,向南可以直达南直隶和杭州,而这些地方可都是自已下一步就打算优先发展的地方,那么一些产品和材料从大名府起运,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运输成本方面来考虑,也是相对比较经济的。

第三,就是卢象升的为人还是能让胡文霆比较放心,因为所有史料上记载的内容当中,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负面信息。史料中记载,卢象升曾经对他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以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顶踵、发肤归之君父。”他还说“凡事只从天理王法、公道良心做去,身家之计,梦中亦弗敢与闻。”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走自已的路,让人说去吧”,说明他做人做事都是有自已的一个既定原则,这个原则并不会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轻易作出改变。

记得在一些史料中曾用这么一句话“逢主必叛吴三桂、至死不变卢象升”,来评价吴三桂和卢象升两人的性格特点,这也充分说明了卢象升的可信和可靠。

换句话说,一旦胡文霆的想法和提议能得到卢象升的认可,并和他达成合作,那么今后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一直支持着胡文霆,根本不用担心他那边会有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等行径的出现。

然而,胡文霆也知道,卢象升是一位智慧而敏锐的将领,想要赢得他的信赖并非易事。必须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能力,才能逐渐打破了卢象升的心防。

因此,在招待晚宴过后,卢象升陪王承彦和胡文霆两人喝茶聊天的时候,胡文霆以诚实和坦率为基石,与卢象升交流时,始终保持真诚,不隐瞒自已的观点和想法。

胡文霆首先指出,目前大明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出自于经济方面,辽东方面,因为国家的财政无法支撑其步步推进这一战略方针的庞大消耗,使得这一战略很难真正坚持到底,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功亏一篑,使得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付之一炬。

诚然,辽东方面的一些将领怯战,士兵战斗力低下,而且一些将领还在私底下和建奴方面眉来眼去等情况,也是确实存在的。

但事实上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经济方面的影响,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辽东的一些将领们因为经常陷入被朝廷方面欠饷的窘境,心态方面肯定会产生一些消极变化。

为了生存,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当初是被迫和建奴方面进行一些私底下的贸易往来的,希望借此来维持一下军队的开支,然而这种行为持续时间一久之后,逐渐就成为了定例,没有多少人会为这种行为感到不齿了。

作为朝廷中的一些大佬们,本来是应该能充分了解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并努力想办法进行解决的。可是因为朝中一些高官的短视或者说是私心太重,他们不仅不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止,反而是积极的参与其中,和辽东方面的一些交领沆瀣一气,通过倒卖军用物资等行为,为自已个人赚得是盆满钵满的。

也正因为朝廷中这批人助纣为虐的行为,让建奴方面在近几年的时间内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大明方面的心腹大患,以至于在去年的时候直接打到大明的京城底下。

说来说去,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是因为一个钱字。俗话说“人穷志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是辽东方面的将领还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因为看到大明目前在经济方面的窘境,从而对大明的未来失去了希望,才先后参与到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当中去的。

当然了,以右司马和卢大参的志向和修养来说,肯定是对这种行为非常不齿的,二位大人肯定也会义正言辞的说上一句:“不食嗟来食、不饮盗泉水!”。

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节操都能达到您们这样的高度,像您们这样的,毕竟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只是占了少数。

对于大多数人来,追求一个吃穿不愁的安逸生活,就是他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为一些目光远大的有识之士,必须挺身而出,为大明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让这些人也能回过头来,一起全心全意的共同对付外虏。

陕西方面的问题,说起来其实差不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国家如果能解决流民们的吃喝问题,他们还会继续闹下去吗?

说实话,以王家彦和卢象升两人的学识和智慧,他们也不可能不知道所有这些乱象的根源都出自于“国家没钱”这几个字,他们也曾屡次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而向崇祯提出了不少的相关建议或政策,但最终都因为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搁浅了。

因为朱由检这个皇帝年纪太轻、个性又强,对任何一件事情都抱着一种急于求成的态度,致使一些原本正直忠心的大臣也不敢轻易的表态支持他,怕一不小心被朱由检甩锅,于是大明的朝政就变得越来越荒诞了。

卢象升对胡文霆的直率和看问题的角度颇为赞赏,对他的态度也就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对胡文霆敬而远之了。

王家彦趁机把这次运抵大名府的这些物资来路也向卢象升简单的说了一下,王家彦告诉卢象升,事实上这次运来大名府的这些物资,并不是从户部拨付的,而是胡文霆以个人名义支援的,而且,连装船运输等费用都是由胡文霆个人全部承担的。

卢象升听后,不由得感到非常诧异,因为他从胡文霆的穿着打扮以及行为习惯方面来看,根本察觉不到他是一个拥有这么大身家的人,而且在此之前,卢象升也从来没听说过京城有这么一号人物,似乎胡文霆是忽然之间从地下冒出来似的。

如果胡文霆知道卢象升心中的这一想法,一定会在心里对他默默的竖起大拇指,并说上一句:“大参您猜对了一半,只不这我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看到卢象升脸上有些惊讶的表情之后,王家彦又把从胡文霆听来的事件经过说了一遍。

听到胡文霆居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之后,让一帮勋贵大臣求着胡文霆等人收下他们的钱,卢象升心里的那个痛快真是无以言表。虽然介于文人的矜持,他并没有开口大呼“痛快”,但他不时闪动的眼神,已经能让胡文霆清楚的知道他的态度了。

于是卢象升笑着对胡文霆说道:“镇抚玩的这一手,还真有点陶朱再世的味道啊!”

胡文霆连忙谦逊的说道:“在下哪有那个本事啊,这都是陛下还有新乐侯、附马都尉等人在幕后大力支持的结果,要论功劳,陛下和新乐侯他们才是最大的。”

胡文霆这不骄不躁的表现,更是让卢象升对他高看了一眼,于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更近了一层。

王家彦一看有戏,于是又把胡文霆对军队训练方面的一些见解也向卢象升作了一番介绍,使得卢象升看向胡文霆的目光更加明亮。

胡文霆又是一番谦虚,说自已这是小孩子过家家似的闹着玩的,其实自已根本不懂打仗。

而卢象升作为一名在军事方面有相当深造诣的文官,当然不会不知道王家彦口中所说的,胡文霆那些训练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就开始和胡文霆探讨起军事方面的问题来,无奈之后,胡文霆只好用后世军队中的那一套理论来应对,尤其是太祖关于战争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一些理论。

你想啊,太祖的那一套理论在后世的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胡文霆把这些理论搬过来之后,卢象升不为之折服那才怪呢。

在谈到根据地建设的时候,胡文霆适时的把自已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说打算在大名府投资建设一批项目,而且还打算在附近的临清州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希望能得到卢象升的支持。

当然了,胡文霆也向卢象升明确说明了其中的利益关系,表示所产生的利润当中,会有很大一部分都用来支持他的天雄军建设。同时,为了消除卢象升的顾虑,胡文霆还向他表示,这件事情自已一定会在实施之前向朱由检禀明,并由朱由检在私底下给卢象长一道相关的旨意。

在听到胡文霆做出一切合理的安排和解释之后,正在为军费短缺而感到苦恼无比的卢象升,终于点头答应表示将进一步和胡文霆进行磋商,胡文霆也终于得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在征得王家彦的同意之后,胡文霆决定在大名府多待上几天时间,以便对当地的资源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天,卢象升为他找来的一些当地的官员以及老人,通过一番询问之后,胡文霆得知,在大名府附近区域内,石灰石和铁矿石都比较丰富,而粘土更是遍地都是,因为大名府在早些年曾经是古黄河的河道通过的地方,因此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粘土资源。

处于大名府东北部的馆陶,就是因为用当地盛产的粘土,炼制出黑陶而闻名于世的。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于是,胡文霆首先就确定了要在大名府建一个水泥厂的想法,因为胡文霆不单单是把水泥定位在民用建筑材料上,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对待的。

尤其是进一步提升性能之后的水泥,是绝对不能继续放在京城那边的,如果继续放在京城,指不定哪天就会被一些窃取了配方,然后又转手卖给了建奴那边,给大明这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决定了第一个建设项目之后,胡文霆又和卢象升商议了一下项目选址方面的问题,考虑到项目的安全性以及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胡文霆打算把它规划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

随后,胡文霆又隐晦的向卢象升表示,鉴于水泥还有着战略物资的属性,必须要加强对项目的保护措施。因此,胡文霆打算在和朱由检通过气之后,会安排一批流民到大名府来,希望卢象升能安排人员对这些流民进行一些军事化的训练,让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因为这个话题有些敏感,卢象升并没有直接开口答应下来,而是向胡文霆表示,一切遵从陛下的旨意,只要陛下同意胡文霆这样安排,那么他就会从旁全力协助。

三天之后,王家彦和胡文霆一行告别了卢象升,启程返回京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