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那些事
大唐的那些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的那些事 > 第46章 乡试筹备志高远

第46章 乡试筹备志高远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的那些事
作者:
小雷子A
本章字数:
4702
更新时间:
2024-11-20

时光荏苒,在肥皂生意蒸蒸日上,让家中财富日益丰厚之际,李毅却始终将科考视为心中的头等大事。那秀才的功名不过是漫漫仕途路上的小小开端,而乡试,作为一道关键的分水岭,若能成功跨越,夺得佳绩,不仅是自身学问得到认可的有力证明,更是能极大地提升家族地位,为家人撑起更为坚实的保护伞。

眼瞅着下一次乡试的日子渐渐临近,李毅毅然决然地暂且搁置了生意场上诸多繁杂事务,一门心思扎进备考之中。他心里明白,此次乡试,各地的秀才精英们都会齐聚一堂,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稍有松懈,便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必须全力以赴,不容有丝毫马虎。

李毅先是将以往备考秀才时整理的书籍、笔记一股脑儿地搬了出来,堆满了书房的案几。那些记载着经史子集精华的册子,每一页都承载着他曾经刻苦钻研的痕迹。他逐字逐句地重新研读经典语句,仿佛是在与古代圣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不再像从前那般浅尝辄止,而是查阅各种资料,参考诸多名家的注释,非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琢磨透彻不可。

例如在研读《论语》中的某一章节时,对于其中一句话的理解,他查阅了数种不同版本的注解,发现各有各的侧重点,有的侧重道德层面的阐释,有的则从政治治理角度解读。李毅仔细对比分析后,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况,形成了自已独到的见解,还将这些思考一一记录在笔记旁,方便日后复习回顾。

不仅如此,他还对之前自已所写的各类文章来了一场全面 “复盘”。无论是针砭时弊的策论,还是抒发情感的诗词,亦或是展现文采的散文,他都一篇篇拿出来细细审视。每一处用词是否精准、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合理,他都反复斟酌,将老师们曾经指出的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则逐一罗列,制定改进的计划,决心在后续的写作练习中彻底克服。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适宜学习的环境,李毅对书房进行了精心改造。他差人打造了好几排高大坚固的书架,将书籍按照学科门类和重要程度有条不紊地摆放上去,远远望去,满室书香,蔚为壮观。书桌也换成了质地厚实、台面宽阔的款式,仿佛那宽阔的桌面承载着他对学问的无限追求。崭新的笔墨纸砚整齐地陈列其上,那散发着墨香的砚台,仿佛时刻在等待主人蘸墨挥毫;笔尖锋锐的毛笔,好似即将在纸上书写出锦绣文章;而那一沓沓洁白的纸张,更是承载着他对未来乡试的满满期待。

除了回顾旧知,李毅深知要想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还需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自已的知识面和视野。听闻城中有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翰林,家中珍藏着许多孤本秘籍,且老翰林本人学识渊博,对经典的批注更是独具慧眼,堪称一绝。李毅觉得若能有幸拜读这些书籍,必定会让自已受益匪浅。

于是,他精心准备了厚礼,怀揣着一颗虔诚求知的心,登门拜访老翰林。老翰林的府邸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踏入大门,便能感受到那浓厚的文化氛围。见到老翰林后,李毅恭敬地行了大礼,言辞恳切地说明了自已的来意,表达了对学问的热切渴望以及备考乡试的决心。

老翰林见他如此谦逊好学,又有着秀才的身份加持,心中对他很是赞赏,便欣然应允了他借阅书籍的请求。带着李毅来到书房,那满室的藏书让李毅瞬间眼前一亮,老翰林指着书架说道:“这些书你都可以拿去看看,不过都是老夫的心头所爱,你可得小心爱护,莫要损坏了呀。”

李毅赶忙再次行礼,感激涕零地说道:“老前辈放心,晚辈定当视若珍宝,倍加珍惜,看完之后定会即刻归还,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回到家中,李毅便迫不及待地沉浸在这些珍贵书籍的世界里。老翰林的批注果然精妙绝伦,常常能从旁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剖析经典背后的深刻内涵,让李毅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畅快之感。他如获至宝般,一边读一边将那些精彩的批注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还不时停下来细细品味,将其中蕴含的思想与自已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

在写作练习方面,李毅更是给自已定下了严苛的计划。每日无论多忙,都必定要按照乡试的规范要求,创作一篇策论文章或者诗词作品。写策论时,他会先广泛收集当下的时事热点、民生问题等素材,然后深入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独到且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创作诗词时,则力求意境优美、格律严谨,既能展现出自已的文学素养,又能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写完文章后,他从不自满,总是带着作品去虚心请教岳麓书院的诸位先生以及城中其他学富五车的学者们。每次听到老师们的点评,他都全神贯注,将那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牢记于心,回来后反复修改完善,有时候一篇文章甚至要修改七八次之多,直到自已觉得无可挑剔为止。

有一回,他写了一篇关于 “农桑为本,富国之基” 的策论文章,自以为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都阐述得颇为全面,便满怀信心地拿去给岳麓书院的山长过目。山长接过文章,先是仔细阅读了一遍,而后微微皱起眉头,指出文章虽然在理论层面说得头头是道,列举了不少古代重视农桑而国家兴盛的例子,但对于当下成都地区实际的农桑发展困境分析不够具体入微,所提的解决措施也稍显空泛,缺乏与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可操作性。

李毅听了山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意识到自已的不足。他赶忙向山长道谢,回到家中后,马不停蹄地深入成都周边的乡村,实地考察农田的灌溉情况、农民种植的作物种类、面临的病虫害问题等等。他还与老农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实际劳作中的困难和期望,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后,这才重新坐回书桌前,对文章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经过此番努力,文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贴合实际,而且措施具体可行,山长看了修改后的文章,也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进步神速。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与反复磨砺中,李毅的学问日益精进,为即将到来的乡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家人在一旁看着他如此废寝忘食地备考,既心疼他的辛苦,又为他的执着和努力感到无比欣慰,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盼望着他能在乡试中一举夺魁,为家族增添光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