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诸侯国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部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中央集权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刘邦称帝之后,有意削除异姓诸侯王。
临江王共尉、燕王臧荼两位被项羽所封的诸侯王率先被平定,其后韩王信叛逃匈奴被带兵诛杀。
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被废后皆因吕后而遭至惨重下场。
随后淮南王英布起兵,刘邦抱病亲征才平定了他。燕王卢绾本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后来却因刘邦驾崩又畏惧吕后,不得不逃往匈奴。
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
只有长沙王吴芮的长沙国幸免。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杀白马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
在刘邦建国称帝后,封赏功臣侯者的位次有大约一百四十三位,部分封侯者有并列排名的情况,实际封侯数量更多。
封侯功臣们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被赐予爵位和食邑,这些功臣们最后都得以善终,其爵位也能被后代所承袭。
刘邦晚年带病征讨英布时,曾对镇守关中的萧何不放心,萧何后来听从他人建议,霸占百姓田产、自污声名而被下狱,刘邦醒悟后将其释放,专门自比“桀纣”向其道歉。
刘邦在病重昏聩时受到他人谗言,以为樊哙谋反,担心他助诸吕作乱,后樊哙因陈平的保护而幸免。
最后萧何、樊哙二人也得以善终。
民间因着眼于个别事迹而夸大了刘邦“诛杀功臣”的形象,实际上刘邦平定的是威胁中央统治的“王”而非“臣”。
真正诛除的“功臣”仅有陈豨一个,陈豨还是因为刘邦放权给他守卫边疆,但他却放任部下违法乱纪,继而被煽动拥兵造反、自立称王,最后才被刘邦带兵消灭。
其他陪伴刘邦打天下而没有异心的一百几十名功臣宿将(如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张良、陈平,甚至雍齿、项他等)都得到了善待。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汉惠帝)而立刘如意。
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
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
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或五十三 。
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
但是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呼刘邦为高祖。
而班固写的《汉书》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和丁公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
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他听说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没想到,他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
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
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
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听从娄敬(因被赐姓刘,又称刘敬)的提醒,定都长安。
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 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刘邦做了皇帝,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各地的异姓王,有兵将,还三心二意。
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
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
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
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
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
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袭击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吕后。
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被斩于长乐宫钟室,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汉二年刘邦的《重祠诏》云:“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刘邦认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 刘邦被父老乡亲立为沛公后,就知道“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
刘邦祭孔图 [203] 涂山是夏朝兴起之地,刘邦过涂山,“命立禹庙以镇涂山”。
从此,历代官府和黎民百姓便有了祭祀大禹之所——涂山禹王庙。有庙而发展为有祭祀大禹诞辰的农历六月六涂山禹王庙会。
由一年一祭的庙会又发展为一年三祭大禹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禹会诸侯会期)、六月六日(禹诞辰)、九月九日(登高怀古、庆祝丰收)的三次庙会。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
刘邦在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者掌握政权后,儒学的价值在社会的变革中得以充分体现。
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
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有领导才能,每有征战常常亲征,能够使将领和士卒信服。
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并且有着与天下同利的宏大胸怀。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
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
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
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
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
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
但是还有一件事儿,一直都在刘邦的心里堵着。
那就是匈奴!
秦末天下大乱,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
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
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
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汉军那个时候并不是弱势,而是五五开。
大家都在等着自己的援军,雍齿先生也跑到太原,开始笼兵,准备作为第三波援军。
而周勃也带着大汉最精锐的步兵,将匈奴的两路大军吃掉。
这时候的冒顿已经老迈不堪,在指挥上,全权交给匈奴最强大的左贤王老上,让他指挥大军。
这才是让匈奴成为北方霸主的人,也是游牧民族第一次拥有国家制度的君主。
有人不明白汉朝为什么跟匈奴一定要血战到底,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四百年。
就是因为制度问题。
在古代,礼制很重要。
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礼代表制度,象征文明,一片土地上,不可以出现另外一种文明。
这也是罗马为什么必须剿灭迦太基的原因。